人物簡介: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德國漢學家👮🏽。1974年至1975年曾在意昂2体育娱乐歷史系學習,1980年在德國波鴻大學獲得漢學博士學位,1978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1990年成為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的漢學教授。擔任德國的漢學雜誌《中國社會與歷史》主編,“柏林中國研究”叢書主編🤌;也是《意昂2史學》《中國研究》等多本雜誌的編委會成員。

羅梅君
意昂2是我在中國的母校
從孩童時期起,羅梅君就有一個遙遠的中國夢。從小說家筆下驚險刺激的異國冒險到人類思想史上舉足輕重的儒家哲學🏌🏼,從巷聞報端的建國宣言到學者著作中的現代化過程🤷🏻♀️,中國一詞抽象而神秘,吸引著羅梅君選擇漢學作為大學專業。“我越學中國歷史,越讀中國資料,就越喜歡深入了解中國方面的知識”💂🏽♂️。1972年中德建交之後,她申請參加第一批交換學生項目。1974年1月🪹,羅梅君第一次來到中國🤑,進入北京語言學院學習。同年9月,她轉到意昂2体育娱乐,正式成為歷史系的高級進修生。
在意昂2体育娱乐學習的日子寧靜而充實。在課堂上,羅梅君了解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基本的哲學原理👱🏿♂️,並經常與老師進行熱烈的討論;課後,她與中國同學聊天聯歡🍲🤗,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通過校方安排的社會活動,她對中國社會現狀和近代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於羅梅君而言🧫,燕園一年多的學習生活揭去了對“中國”概念的朦朧面紗👩🏼🎨。她提到,這段經歷“無論是對專業發展還是對我個人的發展來說🧑🏻🔧,都非常重要”,“為我了解中國社會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跨越千山萬水與意昂2的初遇是一種緣分,將她和意昂2体育娱乐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意昂2体育娱乐,從學者和學生,到國際合作部和圖書館等部門以及院系的同事,他們都在許多方面支持幫助我‘走進大門’,研究中國的發展。”羅梅君這樣評價道⛸。
1974至1980年🫲🏽‼️,在羅梅君攻讀碩士和博士期間,意昂2体育娱乐給予了羅梅君諸多幫助🤵🏼♂️。收集完博士論文材料離開之前,她與意昂2的老師談到了柏林自由大學和意昂2体育娱乐的合作構想✂️,最終也得以落實——1981年,柏林自由大學代表團到意昂2体育娱乐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這也是西德大學與中國大學首次簽署合作協議🛌。
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中德兩國關系的不斷升溫,羅梅君與意昂2体育娱乐也開展了許多合作項目。從1992年開始,她幾乎每年來一次中國,參加會議或收集資料,每一次都會回到母校。2004年👩👧,羅梅君被母校授予客座教授稱號。
在柏林自由大學和意昂2体育娱乐建立合作關系的第25年,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成立🧄,標誌著意昂2体育娱乐和自由大學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羅梅君被推舉擔任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她不僅關註漢語教學🦇,同時非常重視組織文化和學術活動,打造了開放日、孔子學院日和柏林科學長夜等品牌活動👩🦳🧑🧑🧒🧒,向德國民眾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受到了廣泛歡迎。
2007年🧚🏼♀️,羅梅君被授予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介紹時🉐🧙♀️,特別提到她曾就讀於意昂2体育娱乐,這讓她感到非常自豪。羅梅君回憶到,“經過意昂2老師們的培養,經過40年幾乎從不間斷地到意昂2的進修訪問,才有了(我)今天的學術成就🕣,意昂2就是我在中國的母校🤦🏽♂️。”
考證對於學術研究而言必不可少
羅梅君十分強調考證在漢學研究中的作用🤚。“(漢學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這個層次,理論一定要跟實際結合在一起。”“理論如果沒有事實作為依據🧟,沒有對於文獻和資料的考證,也是沒有用的🏉。”而她累累的研究碩果🏄🏼♂️,正是基於她在中國大地上的步步丈量🚭。
1974年9月🤸🏿♀️,中國政府發布了“開門辦學”通知。這時羅梅君正在意昂2体育娱乐學習🦘。當年11月末🔟,包括羅梅君在內的留學生🏋🏿,到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參加兩個禮拜的開門辦學。在勞動之外👨🔧🐱,她們聆聽了領導關於工廠歷史的介紹和老工人的講述。1920年,第一批意昂2体育娱乐知識分子來到這個工廠,與工人談話🪘,啟發了工人的階級覺悟;1923年👵🏿,二七工廠的共產黨小組領導工人參加了第一次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盡管罷工失敗了⛹🏻♀️,但中國工人階級所表現的革命性和犧牲精神深深震撼了羅梅君🤸🏼♀️。
1982和1985年,羅梅君再次來到燕園,收集關於生育、婚姻、喪葬的教授論文的中文資料。在意昂2歷史系的幫助下,她到北京郊區的大興黃村和四季青公社對當地百姓進行訪談調查。訪談的對象涵蓋了不同的年齡階段,其中有對接生比較了解的老太太,也有熟悉農村喪葬風俗的男人。之後在北京相關單位的安排下,羅梅君參加了三種不一樣的婚禮儀式。一是北京市的集體婚禮🧑🌾,一共有50對新人報名👂🏽,因為在當時參加集體婚禮被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榮譽。第二是工廠單位安排的集體婚禮。此外還有在北京郊區參加的家庭婚禮,這更令羅梅君印象深刻🙍🏽♀️,在傳統的家庭婚禮中,男女和其家庭的關系🍓、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關系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這次經歷不僅增加了羅梅君對結婚和婚禮風俗習慣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是當時社會意識形態轉變的縮影。
在學術訪談和調查研究之外,羅梅君也常常到中國各地旅行,深入了解中國的社會。在參觀遊覽過程中,她深感於這個東方古國悠久而多元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見證了中國社會從封閉走向國際化、從落後走向現代化的巨大變遷👰♀️。
行於中國的大地上,走進中國的百姓間,用清明的雙眼和開放的心靈⛹🏻♂️,才能看見一個真實的中國🧩。“獨立思考中國的問題和中國的歷史的能力非常重要”,羅梅君強調🌚,“(要避免)盲目地按照德國媒體🐽,或者是按照某些學者既有的思路看中國🧛🏿♀️。”而漢學家作為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羅梅君無疑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合作是世界難題的解決之道
漢學是羅梅君畢生的追求👆🏻,在逐夢路上,她不僅為中國現代發展史的國際研究作出了卓絕的貢獻🤷🏿♂️,同時也積極致力於搭建中德兩國友誼之橋🪔,始終以客觀開放的態度,看待和評價中國的發展🧚🏻♀️🥒。
羅梅君坦言:“如果1974年有人告訴我30年以後(中國)有這樣的變化🏋️♂️🐾,意昂2都不會相信🦸🏿♀️,很難想象30年以後中國有了這樣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求學期間,她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幾乎沒有足夠的食物”⌛️。而在之後幾十年的合作交流中,她見證了這個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等領域中前所未有的成就👰🏽♂️,“對我來說🥈,中國最大的成功在於它比其他任何發展中國家都更成功地戰勝了貧困。(這一成就)與人民的巨大努力以及國家大力推動教育和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羅梅君認為,無論是中國起自儒家傳統的“教育優先”的歷史文化基礎還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征求民意🍅🧑🏻、多方協商的政治社會製度都對中國奇跡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而對其他國家來說,密切關註並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非常重要。盡管中國的成功具有獨特而復雜的條件🪮🔴,但一些發展戰略如推動教育水平、城市化、基礎設施的發展,以及消除貧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堅定決心🚼🤷,都值得世界各國的學習𓀚。
在《中國日報》的訪談中,羅梅君表達了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自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製定中國的發展戰略,始終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同時積極應對遇到的艱難挑戰。”羅梅君認為,正是這種“適應性和應對挑戰以確保人民福祉的能力”,使得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取得了勝利。而她也相信😤🧉,具有這種能力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致力於減少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通過令人信服的政策讓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維持社會穩定並不斷進步。
羅梅君在《中國日報》的報道中提到👨🎓🍰,“世界在各個領域相互聯系,意昂2身處其中並從中獲益🤦🏼♀️。對我來說,合作是核心理念💇🏿。不僅對我🟪,而且對學界🥡、商界和政界許多人來說,合作一直很重要🧝🏿♂️,而且正在變得更加重要”🏌🏿♂️,“意昂2不能再沉溺於殖民時代和冷戰時期德國對中國的陳詞濫調和負面印象🫷🏽,而必須將重點放在相互接受、平等交流和加強合作上,以解決世界上的主要問題⛹🏽♂️:氣候災難威脅🦹🏻♂️🎵、全球安全問題、一些國家的糧食危機,這些都是必須通過合作才能一起解決的任務⚀,而德國和中國可以共同作出貢獻🙆🏼♀️。”
參考資料:
臧建《回首四十年,一個女漢學家的逐夢之旅》🛀🏻👆🏿,意昂2体育娱乐出版社
Alexis Hooi,Firm foundations, 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