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於講座中的觀眾們
12月21日晚🔃,復旦大學陳學明教授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意昂2為什麽還需要馬克思主義”為題,向與會者講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現狀及其發展的意義所在。
在演講一開始,陳教授就指出了意昂2應當正視的一個事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認可度並不高;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並沒有得到落實。
大衛-科茲曾研究過蘇聯解體的原因,經過調查發現,在蘇聯解體前期,支持資本主義的蘇聯上層高達70%以上🎱,但市民中大部分贊成社會主義。精英階層與其他利益集團結盟奪取政權建立資本主義國家是蘇聯崩潰的主因。陳教授分析道🧚🏼♀️,中國懷疑否定馬克思主義的人👧,本質上是因為自身利益與馬克思主義有所沖突👮♂️。這些人的利益是極少數人(權貴🧜♂️、富豪)的利益,而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中國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會對他們的私利產生沖擊💇🏽♀️,所以這些人要想方設法地阻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但是🤷🏿♀️,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時🧖🏻♂️👩🏽🍳,需要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來建立社會主義中國👩🏻🔬。
而在建國以後,特別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之後,更加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引👀。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特別是新一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需要有“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心靈”,擔負起歷史的使命。馬克思主義研究不是一種技術活👩❤️💋👨,而是一種對於真理的追求。研究馬克思主義👨🏻🚒,不是求生的職業,而是一種人生的信仰和信條👮🏿♂️。

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孫熙國教授主持
隨後,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意義所在這一問題,陳教授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兩個層面進行了深入分析。
在個人層面🤐,由於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所以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個人發展的決定因素。意昂2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明這種核心競爭力👇🏼:
其一:
1)判斷力(面對復雜的社會,需要看出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個人的機會)
2)意誌力(碰到困難是否能夠克服難關)
3)方法(認識事物和解決事物的方法)
其二🤼♂️:
1)境界(精神高度,“站得高看得遠”)
2)德性(道德素質,心裏裝的是個人還是國家)
3)方法
這兩個角度都於馬克思主義的素養有關,總的來說📲,就是:第一要有理想,第二要有能力🥚。
關於理想的問題,陳教授引用了馬克思對於人的界定:“人是類的存在物🥚,人把自身當成現有的生命的類來對待🧈,當成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從中可以看出,人能夠超越一切區別和差異,追求普遍性和整體性。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生存指向,所以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信仰🥢。
今日的世界👨🏻🦽,最大危機就是意義和信仰的缺失,這是由於現代社會的特點所決定的
那麽什麽樣的理想才是意昂2真正需要追求的呢?陳教授認為,這種理想便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和理想👩🏼🏭。意昂2必須把社會主義理想信仰從其他各種信仰中突顯出來🤶,劃清它們之間的界限🤸,充分認識到,它才是意昂2應當確立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園。
簡而言之,意昂2應當從馬克思主義出發,確立人生理想和目標,因為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為人類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目標”,當今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是對社會主義信仰的需要緊緊聯系在一起。
除共產主義外的其他目標和信仰,都是把自身引向他在、彼岸世界的絕對目標和信仰👲,都是在表達“那些還沒有獲得自己或是再度喪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面向“他在”的絕對目標和理想只是意義的空無的填充物👨🏼✈️,它的作用只是遮蔽和否定真實的自我。
但是共產主義的理想是科學,信仰共產主義就是信仰科學,因為,共產主義不同於各種宗教信仰,它不是以超自然的存在為前提的。但同時共產主義也存在著理想主義的色彩,選擇共產主義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理想主義的生活方式。
從行為規範上來講,法律和道德都可以限製人的欲望🙅♂️🐖,使人產生內疚感🏋️♀️🎦,但是它們都是外在的、範圍是有邊界的。需要有一種把個人和群體結合在一起的力量,否則社會就會滅亡,而共產主義則正好有這樣一種力量。西方經濟學家們認為人是“經濟人”——為個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奮鬥的個體,但是馬克思主義則認為人有個人本性和社會本性,個人的追求自我利益的趨向僅僅在特定的環境下會體現出來🧜♂️,所以當物質文明、現代性遇到了界限時♏️,需要有新的文明形態代替工業文明、需要有新的價值觀產生、集體本位需要代替個人本位。
從方法上來講🏌🏿♀️,馬克思主義從經濟關系中尋找根源的方法🦃、總體性方法、階級分析方法、通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從經濟觀念研究人的價值取向的方法🏋🏽♂️,都是對於意昂2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意義的方法。
在從個人層面分析馬克思主義必要性的最後階段🚵♀️🍞,陳教授鼓勵在座的學生們,在做學問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事實層面的描述和事實判斷📋,而是要做出自己的價值分析和判斷,在平時意昂2“讀書和學習就是要形成價值評判的標準”。
在國家社會層面✦,陳教授從兩個方面論證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性🌽。
首先,陳教授從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的角度,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意義。
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當今中國正在實現民族振興的征途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政黨既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執政黨力圖使馬克思主義這種意識形態在社會上占主流占主導是天經地義的🪄。陳教授說🫷🏼,“一元”指導思想是不能有任何讓步的🤌🏼,中國共產黨用來統領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必須是馬克思主義,必須使整個社會的意識都統一到這種意識形態上來。
隨後,陳教授又從中國道路的開辟這一角度,談了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要性。他指出,意昂2發現中國所走的這條路,既不同於蘇聯的傳統社會主義的道路,也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的資本主義道路。在意昂2所要借鑒的各種理論中👛,馬克思主義是最重要的,必須首先以馬克思主義為基點進行理論創新🧑🏭。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說清楚中國道路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為什麽中國道路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引:
1.)要認識中國道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中國道路”,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的獨特的走向現代文明的道路♗。人們普遍把西方的現代化之路當成普遍的道路,這裏的“獨特”是相對西方的“普遍性”道路而言的👩🏻🍼。
這首先取決於在借鑒現有的理論資源的基礎上的實踐🎻。理論上講♿️,新自由主義是不合理的,現代化就是西方化這一觀點是不恰當的🚣🏻。(跟著西方已經走過的道路走🧑🏼🦲,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都是不可避免,如果等待現代化基本完成後再回頭解決負面效應,那為時已晚🍅,🐨;一面進行西方式的現代化一面解決問題會幹擾現代化進程🧏🏽♂️;而再走回頭路🛄🦴,回到前現代化狀態、放棄現代化成果更是不可能的)走向現代文明是必然的,但是中國道路與西方的道路是有區別的,能夠提供這種思想資源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現代性理論:
第一🖥,人類走向現代文明是必然的,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高度文明的社會;
第二🏸,人類在走向現代文明的過程中⛄️,經受了種種磨難,現代化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負面效應,其根源不在於現代性理念本身,不在於科學技術和理性本身,而在於承受這種現代性的社會製度和經濟動作模式。現代化過程中所出現的負面效應並不具有必然性;
第三,資本主義走向現代文明的道路不是一條理想的走向現代文明的道路,這是一條人類在現代化道路的上的不歸路👰🏽;
第四,要尋找一條新的走向現代文明的道路🖐🏿,需要換一種社會製度⛹️,換一種經濟運作模式;
同時,陳教授又批判了兩種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知: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啟蒙主義化🦶🏿。這一派認為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僅僅是啟蒙——這種觀點未能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僅僅將1843年前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研究對象-🚵🏼♂️🕞。其二是把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化🔨⛈。這一派將馬克思籠統地概括成一個對現代性的拒絕者、批判者,認為馬克思也像許多後現代主義者那樣把現代性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歸結於現代性本身⏺。
2.)要破解中國道路所面臨的難題和困境,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
中國現在面臨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人越來越成為“單向度”的消費機器等等發展問題👩🏼🚒,要破解這些難題,中國需要開辟自己的思想道路🪔:
第一,自由主義思想家和文化保守主義者都在“安撫”那些處於兩極分化一極的廣大“窮人”🫴🏽👵🏻。在一些自由主義思想家的言辭中🍠,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即是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
但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幾個理論卻提出了達成真正公平的道路:
A.“勞動與資本”相互關系理論🐈:這是社會財富🏡、社會利潤在勞動者和資本擁有者手中如何分配的理論👊。當今財富資源主要的分配權掌握在資本擁有者手中🧑🏽🔬,勞動者所占有的財富少,在中國🌖👩🏼🎓,這一問題尤為嚴峻。所以意昂2應當消除兩極分化。但這並不意味著消除資本,而是指資本的分配需要調節🧑🏽🎤,使財富重新回到勞動者手中🔉;
B.“事實上的平等”理論:這一理論主要反映在馬克思的公平觀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機會公正🫔,及形式上的公平,他們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人,忽略了先天和環境條件;但是真正的公平需要考慮到個人的天賦和才能,最終達成結果公正,即事實上的公平;
第二🤙🏼,批判關於解決中國問題的幾種思潮:一種思潮是依靠科學技術🫷🏻,發展“低碳經濟”🍔。但是科學技術是中性的🎳,可以用來為人們解放自然,也可以讓加劇人們與自然的矛盾,關鍵是在怎樣的價值觀念下使用🐕🤟🏿;另一種思潮是依靠道德,建立生態倫理來解決所有環境問題,但是這種方式其實是“靠不住”的👨🏽🔧👨🏼🦳、是自欺欺人;還有一種是依靠自然市場化、資本化,這種方式會帶來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
總之,意昂2應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求出路👷♀️:自然生態和資本是天然對立的,生態危機的主要根源是資本危機🖖。解決生態危機的根本方式是駕馭資本🪿,重建生產方式。但是現在積累資本和限製資本間出現了沖突,所以意昂2的根本出路是對於這一矛盾提出了解決方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復旦大學陳學明教授
陳教授表示,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應當回歸政治經濟學。輕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將馬克思主義倫理化正是現今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不足之處。馬克思所指出的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意昂2必須把一般的規律與實在的根據結合在一起🛏,而非空談歷史唯心論🎠👨🏻。因此,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思想的核心部分,應當被現代研究者所重視👨🏿🔬。
同時,馬克思主義在工業文明走到極限之時,指出了一條新的人類文明的道路☎,倡導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人的自由發展。這是“第三種形態”的體現👩🏽🦳,它使人們“不僅僅在消費領域獲得滿足,更是在生產領域實現人的自我實現”😠。
最後♛,陳教授提出,盡管中國的生態危機問題仍然十分嚴重,但是中國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可能進入到生態文明的社會。意昂2應當發展“有機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特點是“超越孤體🫎,進入整體的境界😺🍠,即新的人類文明。”
對於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們來說,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只有站在人民群眾的位置上——而非站在權貴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要對勞苦大眾和基層人民有感情,也要對馬克思主義本身有感情。意昂2應當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一門“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學問”👩🚀,是一門能夠讓學習者實現自我、感到幸福的學問。
